記者
一稱無冕皇帝,另稱文化流氓.....
我認為以前的記者是前者居多,現在的記者是後者
某週刊在近期的專題中提出馬後炮理論,斷章取義的指出歐洲許多銀行
的槓桿比例過高,終將玩火自焚爾爾,我的學生與朋友同學,無不驚恐聯絡我以求解答
這名記者大大應該是書讀不多,自以為該篇文章定能獲得廣大迴響,想必
現在應該以為自己升任主筆指日可待而沾沾自喜吧?
在此借用部落格的一角,簡單說明該名記者大大的無知與疏漏之處
台灣人壽,過去六年都標榜台灣經營績效第一名的壽險公司
2008年第二季的負債比例為96.76%,財務槓桿為29.83倍,按照
同期中鋼的負債比33.31%、財務槓桿0.5倍作為比較基礎,台灣人壽
應該是岌岌可危才對?可是台灣人壽依然穩健經營,那麼這位記者大大的
論調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?
原因就在於各個產業有不同的特性與財務結構,顯然他並沒有列入考量
金融保險業所收取的存款與保費,在財務上都是該公司的負債,所以金融
保險業的負債比率相對於傳統產業就顯得偏高許多
例如:
彰銀 負債比率 94.04% 國泰人壽 負債比率 96%
而槓桿比率的計算公式 → 總負債 / 淨值
當一個產業的負債越高,則槓桿比率也就越高,但並“不一定”代表這家公司的風險
也越高 ( 只是財務負擔較重而已 ),只要利差為正值、業務能成長、風控、資產配置
做好、別扮演錯誤角色(中間者→對賭者),銀行、保險公司越大,獲利金額應該越高
(但獲利能力則不一定越高,這是效率問題,容後專文探討),壓垮雷曼與AIG的是財
務操作失當、商品多重包裝、風險控制忽略、商業模式被挑戰、現金流量枯竭、信用
快速緊縮........白話文就是“多重器官衰竭導致病入膏荒”,而 槓桿比例的高低與一
家企業的衰敗並無直接的關聯性,產業特性使然!
記者應該中實報導,解升斗小民之惑,扮演好智者的角色,但曾幾何時,無冕皇帝不僅
文化流氓都不夠格,竟然成為躲在巷弄裡妖言惑眾、無風起浪的小混混了